临床应用 |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
概述 带状疱疹(Herpes zoster, HZ) 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herpes varicella-zoster Virus, VZV)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。 HZ:80%~100%有疼痛症状。
带状疱疹性神经痛(PHN) 是指患者在皮疹消退之后,在患处仍有疼痛的表现,呈持续性或发作性的表现,疼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灼痛、撕裂样、刀割样疼痛。60岁以上患者有50-75%并发PHN。
发病机制 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ZV)初次进入人体 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,幼儿表现为水痘,成人可为隐性感染。然后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。
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,潜伏的病毒再活化,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,发生带状疱疹。
常见部位发病率 胸部:50% 额面部(三叉神经):3-20% 颈部:10-20% 腰、下肢:5-15%
疼痛评分 疼痛:是具有感觉、情绪、认知和社会层面的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痛苦体验。 第五大生命体征、疼痛是一种疾病、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。 治疗方法(镇痛) 四阶梯疗法: 1、非阿片类药物 2、弱阿片类药物 3、强阿片类药物 4、介入治疗、持续输注泵系统和神经调制法等
药物治疗: 镇痛药物:非甾体体抗炎镇痛药、阿片类药物 抗癫痫药物:普瑞巴林、加巴喷丁 局部用药:利多卡因贴、利多卡因乳膏等
非药物治疗: 神经阻滞治疗:外周神经阻滞治疗、椎管内注射治疗、臭氧微创介入治疗 神经毁损术:射频和无水乙醇脊髓电刺激等
神经阻滞 目的:阻断神经传导、松解、改善血液循环、抗炎等。 药物:1.5ml局麻药(2%罗哌卡因/2%利多卡因)+1.0ml类固醇(得宝松/曲安奈德)+2.5ml生理盐水。 方法:平面内,平面外;单点注射1-2ml,总量<10-15ml。 疗程:疼痛不适即刻或半小时内缓解;单次治疗效果维持2-5天,平均3天,可一周治疗一次或两次,六次一个疗程。 注意事项:颈胸部中线部位不宜使用颗粒剂,可用地塞米松替代。
头面部神经阻滞
胸腰部神经阻滞 脊神经根部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 前皮支阻滞
病例分享
例1 例2 例3 例1:北京某老年女性,左侧面部带状疱疹后疼痛年余,北京治疗百余次,挂号费万余元来治。眶上神经阻滞2次、眶下6次、耳颞神经2次。 例2:杨浦某老年女性,右侧胸背带状疱疹月余,外院多次治疗。脊神经根阻滞2次,肋间神经3次,前皮支1次。 例3:苏州某101岁女性,腰腹部带状疱疹伴大面积皮损,脊神经根阻滞3次,外侧皮神经5次,前皮支2次。
患者年龄21-101岁,重症女性占多数,常有肿瘤。平均治疗3次,少数患者需要2个疗程,有效率大于95%。
带状疱疹治疗费用
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困难(事后诸葛亮)、难以及时抗病毒治疗,抗病毒效果、停药标准难以评估、神经损伤难以评估,治疗费用高低不一。 本法优点:有效率高,治疗便捷,门诊随治随走,无X线辐射,费用低。 不足:非超声工作者学习周期长,门槛较高。 ——上海沪东医院功能科主任 吴宇